欢迎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!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
大奖来了!美育中心团队荣获......
2022-06-09


西安建大艺术与美育教育中心指导团队

荣获第十七届全国“挑战杯”二等奖


 第十七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3月26日至28日完成终审决赛,29日在国家公证人员监督公证下,完成了成绩统计和奖次评定工作。我校荣获此次竞赛多项奖,特等奖一项,二等奖四项,三等奖一项,取得历史性突破!其中,艺术与美育教育中心指导的项目《秦韵薪火—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秦腔发展实践调研》荣获国家级二等奖、陕西省特等奖的优异成绩。

 团队成员:张芷萱、席雅诗、吴碧莹、秦丹丹、韩瑾、骆研凯、张泽凯、吴开泽。

 指导老师:屈超、许志敏、郑成华

 

▲ 获奖文件截图


▲ 陕西省“特等奖”获奖证书

项目介绍

 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,被誉为“百戏之祖”,是我国西北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,为深入了解这一古老剧种真实的生存状况,探索其发展新模式,团队开展了线上文献研究、图书馆查阅书籍为基础,线上线下发放问卷、实地调研陕西省内各规模秦腔演出组织为主题的调研活动。

 团队首先进行预调查,确保问卷设置问题的合理性,在此基础上发放问卷。并开展线下实地走访调研,以沉浸式调研的方式先后走访了西安市区内全部演出组织,陕西省内93%的秦腔演出组织。

 围绕戏曲文化传播的四方主体:现存保护机制、演出组织、相关从业者及受众展开调研,基于此归纳出了秦腔当下所存在的难题:即现存保护机制更注重其静态保护而非动态传承;秦腔演出机构的剧目的形式老化与流派不规范;受众审美差异化老龄化及区域化。从秦腔的宣传、传承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三方面提出了创新丰富现存保护机制、演出组织积极“自救”、加强从业者培养、创新秦腔形式与内容的解决方案。

目前团队已建立了完善的《秦腔戏曲库》,其中囊括现存剧团、名家、剧目,并对剧目进行了细化分类。该戏曲库已被地方政府所采纳,为下文提出秦腔保护措施提供了基础支撑,也为行业内革新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。


精彩瞬间

团队成员在调研中与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,

全国劳动模范惠敏莉老师及其秦腔艺术家的舞台合照


▲ 国赛答辩现场



采纳展示



 通过此次竞赛,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创新文化传承理念,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。艺术与美育教育中心将积极培养大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,使学生成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同时,通过此次实践调研的项目研究,旨在能为“秦腔”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具有创新意义的方式方法和可行性研究价值,从而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借鉴。